【摘要】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作為科研創新生力軍,博士后在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上一定大有可為。我期待著能在其中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講述人:上海交通大學博士后 李昂
我攻讀博士時的研究課題是交通領域的燃料研究。這期間,也是國際能源大變革的時代,誰在零碳能源技術創新方面領先,誰就是新賽道上的領跑者。導師黃震院士時常告誡我,“做研究要有家國情懷”。這種責任感和使命感提醒著我,博士期間的研究遠遠不夠,需要針對顛覆性的能源技術再進行深入研究。
博士畢業后,我有幸獲得了國家“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和上海市“超級博士后”激勵計劃的資助,學校也非常支持這一領域的研究,提供了堅實的科研平臺、強有力的科研支持、具有吸引力的待遇,為我解決了很多后顧之憂。我選擇在上海交通大學成為一名博士后,繼續深耕科研。
博士后期間,有壓力也有挑戰。我自身學科屬于動力工程與工程熱物理,但目前所從事的研究還需要較強的材料、化學等學科背景,經常遇到困難。這期間,我得到了學校不同學院諸多老師的幫助指導,與校內外不同學科的青年科研人員進行了很多交流。這種跨學科的溝通學習對我課題研究的開展和自身能力的提高非常關鍵。收獲很多,其中最難忘的就是參加“可再生合成燃料的制備與應用”課題的研究工作。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作為科研創新生力軍,博士后在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上一定大有可為。我期待著能在其中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本報記者鄧暉、本報通訊員王心宇采訪整理)
來源:
光明日報
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轉載內容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轉載,請與我們聯系。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高校人才網官方微信(微信號:Gaoxiaojo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