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d id="tzwft"><track id="tzwft"></track></dd>
      
    2. <rp id="tzwft"></rp>
      1. 當前位置: 高校人才網資訊觀點熱議>國內讀一個“雙非”博士到底有沒有用?丨高才情報局第50期

        國內讀一個“雙非”博士到底有沒有用?丨高才情報局第50期

        發布日期:2022-11-12 作者:小高 閱讀量:593 取消收藏 收藏文章
        【摘要】「國內讀一個“雙非”博士到底有沒有用」這個問題更取決于自身。用人單位都是要招“能干活的人”,學校背景只是一個參考因素,你的論文、專業才至關重要。


        “碩士畢業后,要不要繼續讀博——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辈┦恐荑凑f,她打算通過讀博深造來提高求職競爭力,當時覺得,雖然是雙非院校,但好歹也是個博士嘛。


        但她沒想到的是,等自己讀完博,內卷更嚴重了。即使是博士,也會被分為三六九等,985、211、雙一流、雙非……顯然,她是最末的那一等。


        去高校求職,就像等下行的電梯,等高樓層的人進完,低樓層的人就擠不進去了。周璐形容“自己是跟在他們后面撿漏”。


        眼見高校不好進,周璐決定去企業試試,結果又遭到了打擊。


        一次,周璐在網上看到一則招聘公告,查了下公司還算不錯,周璐覺得自己各方面條件也挺適合的,于是主動發出應聘申請。


        卻遲遲沒有得到面試邀約,周璐不甘放棄,追問人事,對方告知是因為她的“學歷超越了崗位需求”。


        企業需要的是技能型人才,而周璐的學術背景并沒有為她的求職加分。



        而剛剛畢業的博士小林,盡管就讀的只是普通院校,但好在專業還算理想,就業不算難。不過,小林還是坦言:深感壓力。


        “雖然早有準備,但競爭還是要比自己預期的大得多。有些自己覺得有把握甚至不太看得上的崗位,到現場才發現,來求職的甚至還有北大、清華的博士。


        雖然學校背景不一定等同于人才的能力,但對用人單位而言,通過學歷背景篩選是最經濟有效的方式。


        前來競爭的都是博士,有的來自985/211,有的還有海外留學經歷,雙非普通博士的處境顯得格外艱難。


        在某論壇上,有網友發貼問“你們為什么都看不起雙非博士???”



        發帖人說,自己是雙非法博,主修經濟法,當時為了盡快畢業,選擇在碩士學校碩博連讀,而且還是體制內上了2年班再裸辭的,可到頭來卻發現好像很多人都看不起雙非博士。


        ——難道雙非博士真的就比985之類的差嗎?


        不一定。


        事實上,一些大學雖然不屬于985/211,但是專業特色鮮明,博士點強,博士水平也高,并不能一概而論。


        不過,對比985/211出身的博士,雙非博士整體會面對更大的壓力。


        南京林業大學發布的《2021年南京林業大學公開招聘專職輔導員擬聘用人員名單》顯示,擬聘人員共13人,其中,10人畢業于“雙一流”高校,3人來自福建農林大學、內蒙古農業大學、山東農業大學等非“雙一流”高校。


        不同學校背景的博士分別會面對怎樣的求職難度,或許從這個比例可見一斑。


        圖源:南京林業大學


        但高校求職,學歷背景并不是絕對因素,哪怕起點落后,有實力的人也有能力逆天改命。


        就比如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的張志維博士,5年碩博期間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了10多篇sci論文,其中9篇發表于美國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期刊。博士答辯后,就被特聘為杭電的副教授。



        不僅如此,在學校公示前,張志維就已經拿到了某大廠起薪超過60萬的offer。不過張志維最終還是選擇了留校任教。


        所以,國內讀一個“雙非”博士到底有沒有用呢?


        當然有了。盡管博士畢業人數逐年增加,但博士仍然是稀缺人才,“雙非”博士怎么都是會比碩士有更多的就業機會。


        但「國內讀一個“雙非”博士到底有沒有用」這個問題更取決于自身。


        用人單位都是要招“能干活的人”,學校背景只是一個參考因素,你的論文、專業才至關重要。


        用網友的話來說,都博士了,什么學校也沒那么重要,主要是paper說話。只要成果好,一樣可以應聘教職。



        當然了,導師人脈也很重要。


        前面提到的張志維博士,能夠在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任職,與他本身是該學校的學生也有一定關系。這里也給到雙非博士一個思路:如果要讀雙非,可以和導師聊聊,看是否有留校的可能。


        對于本土博士而言,找工作時通常有個“潛規則”——能進的學校層次不會高于本校層次,所以能夠留校工作是個不錯的出路。


        除此以外,還有一些網友建議可供參考:



        最后,路都是人走出來的。


        “古之成敗者,誠有其才,雖弱必強,茍非其人,雖強易弱?!?/font>


        一時的強弱不會決定人生成敗。有能力的人,即使現在看著弱,也總有一天會強大,而庸碌之人,哪怕一開始占據了優勢,最終也會走向下坡。


        成功只屬于一直努力的人。


        共勉。


        往期內容

        >>《復旦將推出「非升即走」替代計劃,為什么我勸你不要太樂觀丨高才情報局第49期》

        >>《“你都博士了,怎么可能找不到好工作?”丨高才情報局第48期》

        >>《140萬安家費一次性發放!高校招人可以有多拼?丨高才情報局第47期》



        來源:   高校人才網   本文為高校人才網原創,網站轉載請注明來源,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系授權。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高校人才網官方微信(微信號:Gaoxiaojob)。
        {{checkTextOne}}
        {{checkTextTwo}} {{checkTextThree}}
        + 上傳
        默認此選擇
        + 上傳
        {{checkTextFour}}
        {{successContentUp}}
        {{successContentDown}}
        我知道了
        職位投遞成功
        職位投遞成功

        {{ applySuccessMsg }}

        我知道了
        久久五月草

        1. <dd id="tzwft"><track id="tzwft"></track></dd>
          
        2. <rp id="tzwft"></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