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內卷加劇以及學歷貶值,不少高學歷的畢業生如今也流動到了中小學。
盡管從大數據看,碩士博士們畢業后求職的目標大部分仍是高校。但不得不說,各地中學提供的教師待遇:有錢,有編制等條件,吸引了許多碩博人才趨之若鶩。
在大部分高校給“青椒”的工資,還是到手5000多的水平時,部分發達省市公立高中的老師,公積金就已經高達8000+了。
信息來源:知乎
即便不是江浙滬,其他省份中,許多中學老師的工資和當地平均水平相比,也不算低。
根據網友提供的信息整理:
山東某地級市的私立中學,班主任老師的月薪有1W以上;河南本科學歷的某高中老師年薪15W;福建某中學編內中學老師年薪15W+;河北本科學歷的某公辦初中全額事業編教師,年薪10W……
中學老師不僅學歷要求不高,還有穩定編制,收入高于當地平均水平,公積金基本按12%比例全額繳納……
既然許多大學老師的待遇,普遍沒有中學老師好,為什么碩博人才還要去高校呢?
01.
教學平臺和工作目標
對于中學來說,把高學歷的老師引進來,是為了培養更多成績優異的學生,以滿足升學的需求。
中學老師想要升職加薪,評職稱的重點在于授課質量和升學壓力,二者直接關系工資水平的重要kpi。學校配置再好,那是給中學生體驗的;老師履歷再優秀,也是以完成學校教學任務為主。
但高校老師就不同了。
教知識和技能,是大學老師的工作;但學生能不能學會,是自己對自己負責。
高校老師想要升職加薪,評職稱的標準很多,學術論文、教學研究成果、著作、專利、教學獎項等,基本都是老師個人的科研能力和教學水平的體現,可見高校老師們的自我提升,仍然是第一位的。
一位博士朋友曾這么比喻過,“中小學老師是「向下奉獻」,大學老師是「向上燃燒」,實現自我價值的方向是不同的?!?/span>
02.
工作作息的對比
同樣是擁有寒暑假的教師隊伍,中學老師卻過得并不輕松。
中學老師作息:早上6點起床,站著上一天的課,課間時間都在改試卷批作業,晚自習9點多下班;中學基本沒有正常雙休,尤其是高中老師,基本沒有周末;以往寒暑假要補課,現在是寫教案和完成必要的培訓,以及很多中學老師提到的“看病”。
大學老師作息:一般一周有幾天滿課,偶爾開大會,疫情期間線上組會較多,工作日上完課后,下午四五點可以回家,寒暑假用來集中培訓、寫論文、準備教學比賽等。
作息時間上,大學老師更自由且更舒適,中學老師普遍晚睡早起。
再加上,“雙減”政策以后,中學老師的就有了無形的“工資帽”,不能再另外開設補習班貼補收入,無法利用自己的專業特長再去額外兼職教學中學生。
對比之下,大學老師們的副業就豐富且自由多了。
圖源:知乎
03.
待遇與當地財政的關系
并不是所有中學老師都待遇很好,許多小城市的中學老師到手工資甚至只有3000左右。
低收入教師群體,在中學老師隊伍中并不少見,一般分布在中西部等一些欠發達的地區,甚至年收入小于5萬都是非常正常的。
但是高校老師的話,除了沿海等經濟發達的省市高??梢蕴暨x,一般中西部等地區的高校,也會用高補貼加編制的待遇,吸引高學歷的碩博人才。
由于二三線城市引才難,所以給大學老師的條件比某些經濟強省的省屬高校還要高。
而且,高校老師還有動輒幾十萬的“安家費”,抵得上中學老師好幾年的工資。
最后
綜合對比下來,盡管明面上中學老師的工資,看起來比大學老師“香”了很多,其實內里都是藏了不少“血汗”的,都是結結實實的勞動所得,十分付出八分回報。
當我們再把二者除了在校以外的工作投入時間也算進去后,中學老師的【時薪】,反而沒有高校老師性價比高了。
且在精神壓力這塊,來自校方、學生、家長對中學老師們的三重push,也并不比高校的“非升即走”好過很多……
總而言之,無論是大學老師,還是中學老師,本質都是“燃燒自己,引路別人”的工作。
從門檻上看,中學老師仍是本科起步,條件相對較低,但普遍能給編制;而大學老師普遍學歷內卷,升職更難,但工作和時間更靈活和自由,待遇上“天花板”也上限更高。
是為求一編,還是科研至上?你會如何側重工作與生活?當你做好了選擇,其實也就選好了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