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陜西省政府官網發布了一則《陜西強化對高校人才工作編制支持》的公告。
信息來源:陜西政府網
公告一出,一石激起千層浪……不少人認為:在高校一編難求的現狀下,此舉一方面既是對高校引進人才給予更多編制的有力支持;一方面也是對于「高校編制短缺」的一個積極“信號”。
真的是這樣嗎?
· 壹 ·
各地在教師編制的政策上,有什么特點?
部分增加高校編制的信息一覽——
江西:公辦高校專職輔導員100%在編配備,專門拿出1200個編制,用于解決專職輔導員的編制問題;
湖南:獲得國家級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單位資格的學校,編制數可在基本編制總數基礎上上浮5%;獲得省級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單位資格的學校,編制數可在基本編制總數基礎上上浮3%。上浮編制的部分僅用于教師的引進。
福建?。和苿庸k普通高校實行人員總量管理改革,多渠道緩解教師編制不足問題。
……
01.越是經濟發達的省份,編制越不“松口”
在《江蘇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中——
編制名額不夠,單位可以增加“兼職”老師;以前的備案老師,可以“等”編制空出來及時補進;高校人員沒有正編的,可以“參照”事業編制管理……
總而言之,新的教師編制幾乎沒有。
信息來源:教育部官網
02.控制總量下,“取之于底部,用之于頭部”
從《陜西強化對高校人才工作編制支持》的公告來看,高校想要增編,要求達到的條件并不低。
“獲評“雙一流”高校及學科、A類學科、獲批博士學位授予點等優質學科建設?!?/font>
此外,還要有國家級的科研獎項、重大項目、以及擁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等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政策所針對的人群,也主要是頂尖人才和國家級領軍人物。
也就是說,在滿足如此之高的人才引進要求下,省委編辦才會對高校的編制大開“方便之門”。
而一旦高校的學科建設地位不夠,人才流失,科研項目取消等,原有編制甚至會不加反減。
03.崗位區別大,“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今年三月,教育部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輔導員從身份上是教師和干部雙重身份,輔導員隊伍是思政課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過去不少高校輔導員是臨時編制、合同工,為此,教育部在著力推動輔導員編制待遇穩步提升?!?/font>
近幾年,全國高校輔導員的數量和編制大幅度增長,高校其他崗位的編制卻“穩定”到不行。
不僅同一所高校內的區別之大尚且如此,不同類型的高校也是“ hand hands loud louds”。
增加編制的除了一些雙一流院校外,還有一些則是國家這幾年鼓勵發展的高職院校。
反而夾在中間的普通本科高校們,倍受“冷落”……
· 貳 ·
高校增編,對普通碩博來說意味著什么?
01.給編要求不低,競爭力加劇
不管怎么說,增編總比沒有好,要求雖然不低,只要待遇有足夠的吸引力,就會有越來越多的碩博人才趨之若鶩。
畢竟條件政策已經擺在人才面前了,在應聘高校之前,碩博人才們還有一段時間可以為之準備,就算不滿足條件,也只是暫時的。
但是新增的編制有限,瞄準同一個目標的人只會越來越多,每一年都有應屆畢業的高學歷人才紛紛入局。
可見,“頂層內卷加劇”是肯定的,越來越多人擠占賽道是正在進行時。
02.人才需要重視并增強自身科研能力
高校增加教師編,本質是高校對科研的投入。人才只是承擔并發揮科研作用的“載體”。與中小學教師不同,高校教師的科研能力在高校的研究生培養中,起到的是支撐作用。
如今,還尚且有地方高校用增加編制等福利,來吸引碩博人才拿著科研成果敲響高校的大門,但各地高校人員的管理依舊是控制總量的。
當新增的這點編制給完了以后,高校引進人才時,會因為待遇低了,對人才的要求也相應降低嗎?
“想什么呢,你不去高校,總有人想去?!?/font>
03.抓住機會,盡早占位
“逐步取消高校、醫院等事業單位編制”,“如何實現同工同酬”仍是國內事業單位引才的大方向。地方高校增編并非整體趨勢,并且條件限制諸多,無論是對單位還是人才,都提出了更多要求。
想要獲得高校編制,除了通過一些老牌高校引進高層次人才的方式外,也可以把目光放到最近新設的公辦高校上。
比如長沙教育局今年八月發布消息:將新設一所本科院校,且拿出了50個編制——
信息來源:長沙市教育局
趁現在入編的渠道還有很多,機會仍有,碩博人才們要盡快看準信息,然后早做準備。
否則等著等著,可能就“肉”也沒有,“湯”也沒了。
